肝炎,甲型,甲肝,病例,病毒

提問: 甲肝是什么?甲肝傳染嗎 問題補充: 甲肝的相關醫學知識 医师解答: 甲肝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染,與甲肝患者密切接觸,共享餐具、茶杯、牙具等,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,都可以受到傳染。如果水源被甲肝病人的大便或其它排泄物污染,往往可以引起甲肝爆發流行! 甲肝有哪些臨床表現? 黃疸時期 起病急,有畏寒、發熱、全身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厭油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肝區痛、腹瀉、鳥色逐漸加深,至本期末程濃茶狀。少數病例以發熱、頭痛、上呼吸道癥狀等為主要表現。本期持續1-21日,平均5-7日 黃疸期 自覺癥狀可有所好轉,發熱減退,但尿色繼續加深,鞏膜、皮膚出現黃染,約于2周內達高峰。可有大便顏色變淺、皮膚騷癢、心動過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。肝腫大至肋下1-3cm,有充實感,有壓痛及叩擊痛。部分病例有輕度脾腫大。本期持續2-6周。   恢復期 黃疸逐漸退,癥狀減輕以至消失,肝、脾回縮,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。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,平均個月 ---------- 甲型肝炎預后怎樣 一凡是未感染過甲型肝炎病毒的人,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均是易感者。但由于甲肝病毒感染與社會經濟狀況及個人衛生習慣密切相關,故在我國,15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,因為病后獲得了持久的免疫力,至成年時,患甲型肝炎者減少,老年人更少。   甲型肝炎一般來說預后很好,較易恢復,是一種自限性疾病。在托兒所和幼兒園中,感染甲型肝炎的兒童出現臨床癥狀者不多,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等癥者更少。回顧世數據表明,臨床黃疸癥狀及病死率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,兒童低于青壯年,更低于老年人。目前絕大多數學者認為,甲型肝炎少數病例雖可發生臨床、生化指征的遷延復發,病理檢查的慢性化,但不會成為慢性肝病。唯6個月以內的幼嬰發生甲型肝炎者病情較重,死亡率明顯高于年長兒。有報道住院的半歲以內甲型肝炎占兒童甲型肝炎重型的70%,病死率約50%左右;另外老年人(60歲以上)的甲型肝炎患者發生重型和并發癥的也多,病死率10%,但無論老幼,由甲型肝炎引起肝硬變者甚罕見。 -----帶你認識甲型肝炎 ------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,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。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,有畏寒、發熱、食欲減退、惡心、疲乏、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。部分病例出現黃疸,無癥狀感染病例較常見,一般不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。 甲型肝炎傳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,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后10天傳染性最大,糞-口途徑是其主要傳播途徑,水、食物是爆發性的主查方式,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。有報道甲型肝炎亦可通過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,尚待進一步研究。 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區多見于6個月齡后幼兒,隨著年齡增長,易感性逐漸下降,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較少見。本病在臨床上分為急性黃疸型、急性無黃疸型、淤膽型與重癥型四個類型,病程為2-4個月。 本病的診斷依據患者有明顯的乏力、納差、惡心、嘔吐、尿黃等前驅癥狀,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及檢查ALT、抗-HAV,一般情況可明確診斷。 治療原則以休息、營養為主,輔以適當藥物,避免飲酒、疲勞和使用損肝藥物。 甲型肝炎病毒 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員,1981年歸類為腸道病毒屬72型,最近由于它在許多方面的特征與腸道病毒有所不同而歸入嗜肝RNA病毒科。 直徑27-32nm,無包膜,球形,由32個殼粒組成20面體對稱核衣殼,內含單股RNA,由7500個核苷酸組成。抵抗力較強,能耐受60℃1小時,10-12小時部分滅活;100℃1分鐘全部滅活;紫外線1分鐘,余氯10-15ppm30分鐘,3%福爾馬林5分鐘均可滅活。70%酒精25℃3分鐘可部分滅活。 實驗動物狨猴及黑猩猩皆易感,且可傳代。在多種人或猴細胞株中可以生長、復制和傳代。在細胞培養中HAV生長緩慢,接種后約需4周才可檢出抗原。在細胞培養中HAV不引起細胞病變,也不導致宿主細胞的溶解與死亡。 在體內,HAV主要在肝細胞的胞漿內復制,通過膽汁從糞便中排出,只有1個血清型和1個抗原抗體系統。IgM型抗體僅存在與起病后3-6個月之內,IgG型抗體則可保存多年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ctvoeer 的頭像
    cctvoeer

    cctvoeer

    cctvo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