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芨,放入,患者,本病,桂枝

提問: 結腸炎 問題補充: 潰瘍性結腸炎真的不能治愈么?是不是就伴隨終生了? 医师解答: 潰瘍性結腸炎是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簡稱,為一種原因未明的直腸和結腸慢性炎性疾病。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瀉、粘液膿血便、腹痛和里急后重。病情輕重不等,多反復發作或長期遷延呈慢性經過。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,以20--50歲為多見。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。1)病因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。發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:1.自身免疫--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因本病多并發結節性紅斑、關節炎、眼色素層炎、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腸外表現。2.變態反應。3.遺傳--本病在血緣家族的發病率較高。4.感染--目前一般認為感染是繼發或為本病的誘發因素。總之本病的發生可能為免疫、遺傳等因素與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結果。2)癥狀起病多數緩慢,少數急性起病。病程呈慢性經過,數年至十余年,常有反復發作或持續加重,偶有急性暴發性過程。精神刺激、勞累、飲食失調常為本病發病的誘因。1.消化系統表現:①腹瀉--腹瀉的程度輕重不一,輕者每日3--4次;重者每日排便次數可多至30余次。糞質多呈糊狀及稀水狀,混有粘液、膿血。②腹痛--輕型及病變緩解期可無腹痛,或呈輕度至中度隱痛,少數絞痛。③其他癥狀--嚴重病例可有食欲不振、惡心及嘔吐。2.全身表現: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發熱,重者可有高熱及心動過速,病程發展中可出現消瘦、衰弱、貧血、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及營養不良等表現。3.腸外表現:常有結節性紅斑、關節炎、眼色素葡萄膜炎、口腔粘膜潰瘍、慢性活動性肝炎、溶血性貧血等免疫狀態異常之改變。4.臨床類型:按本病起病緩急與病情輕重,一般可分三種類型。①輕型--臨床最多見。起病緩慢,癥狀輕微,除有腹瀉與便秘交替、粘液血便外,無全身癥狀,病變局限在直腸及乙狀結腸。②重型--較少見。急性起病,癥狀重,有全身癥狀及腸道外表現,結腸病變呈進行性加重,累及全結腸,并發癥也較多見。③暴發型--最少見。3)輔助檢查1.血液檢查--可有輕、中度貧血,重癥患者白細胞計數增高及紅細胞沉降率加速。嚴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鈉、鉀、氯降低。2.糞便檢查--活動期有粘液膿血便,反復檢查包括常規、培養、孵化等均無特異病原體發現。3.免疫學檢查--IgG、IgM可稍有增加,抗結腸粘膜抗體陽性。4.纖維結腸鏡檢查--是最有價值的診斷方法,通過結腸粘膜活檢,可明確病變的性質。5.鋇劑灌腸X線檢查--為重要的診斷方法。4)治療近年來主要采用內科綜合治療,控制急性發作,減少復發,防止并發癥。1.一般治療--急性發作期,特別是重型和暴發型者應住院治療,及時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,待病情好轉后酌情給予流質飲食或易消化、少纖維、富營養飲食。2.水楊酸偶氮磺胺類藥物--一般用水揚酸偶氮磺胺吡啶作為首選藥物,適用于輕型或重型經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已有緩解者,療效較好。3.腎上腺糖皮質激素--適用于暴發型或重型患者,可控制炎癥,抑制自體免疫過程,減輕中毒癥狀,有較好療效。常用氫化考地松,或地塞米松每日靜脈滴注,療程7--10天,癥狀緩解后改用強的松龍口服,病情控制后,遞減藥量,停藥后可給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,發免復發。4.硫唑嘌呤--為免疫抑制劑,適用于慢性反復發作者。5.抗生素--對暴發型及重型者為控制繼發感染,可用氨芐青霉素、滅滴靈等治療。6.灌腸治療--適用于輕型而病變局限于直腸,左側結腸的患者。7.手術治療--并發癌變、腸穿孔、膿腫與瘺管、中毒性巨結腸經內科治療無效者均是手術的適應證。病程一般呈慢性遷延過程。有反復急性發作者預后較差、輕型及長期緩解者預后良好;暴發型、有并發癥或年齡在60歲以上者,預后很差。5)潰瘍性結腸炎的食療藥膳1.柴胡桂枝飲取柴胡25克、半夏20克,白糖20克,桂枝15克,人參、黃芩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棗各10克,甘草6克。將以上藥物洗干凈,放入鋁鍋內,加水適量。置武火上燒沸,用文火煎煮20分鐘。停火,濾去渣,在藥液內加入白糖攪勻即成。每日3次,每次用50克。此方消炎,止痛。對便血患者尤佳。2.粟米粥配方用粟米50克,茯苓20克,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人參、白術各15克,桂枝10克。將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人參、白術、茯苓、桂枝放入鋁鍋內,加水適量,煮25分鐘。停火,濾去渣,留藥液。再將粟米淘洗干凈,放入鋁鍋內,加入藥液,清水適量,煮30分鐘即成。每日1次,每次吃粟米50克。此方祛痛止痢。對直腸部位潰瘍,絞痛,便中帶血患者尤佳。3.白芨燕窩湯配方取白芨10克,燕窩3克,冰糖15克。將燕窩用溫水泡發,用鑷子夾去燕毛;冰糖打碎;白芨切薄片;將燕窩、白芨放入燉杯內,加清水300克,置武火燒沸,再用文火燉煮15分鐘,加入冰糖屑,再煮3分鐘即成。每日1杯,單獨服用。此方止血,消腫,生肌。對大腸便血患者尤佳。4.白芨粥配方用白芨10克,大米100克。將白芨洗凈,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塊;大米淘洗干凈。將大米、白芨放入鋁鍋內,加水適量,置武火上燒沸,再用文火煮30分鐘即成。每日1次,每次吃粥100克。此方養胃,止血,消腫。對大腸潰瘍便血患者尤佳。5.馬蹄燉鵪鶉配方取馬蹄60克,鵪鶉2只,料酒10克,生姜6克,鹽4克。將馬蹄去皮洗凈,一切兩半;鵪鶉洗凈,去毛樁、內臟、爪;生姜切片。再將馬蹄、鵪鶉、生姜放入燉杯內,加入清水適量,燉50分鐘,加入鹽攪勻即成。每日1次,每次吃鵪鶉1只,馬蹄50克。正餐佐食。此方清熱解毒,散結消痛。大腸潰瘍便血患者食用有一定療效。6.烏梅汁配方用烏梅1000克,砂糖50克。摘取未熟烏梅1000克,洗凈,放入瓶中,將砂糖放入烏梅中浸漬10天。將烏梅汁取出裝入空瓶中即成。此方止血消腫。對大腸炎患者有一定療效。7.醋花生配方取花生500克,米醋1000克。將花生洗凈,放入瓶中,再將米醋放入瓶內,浸泡10天。食用時從瓶內取出即可。每日2次,每次吃花生30克。此方消腫止瀉。對大腸炎療效較佳。8.健脾止瀉糕  用鮮山藥250克,赤小豆150克,芡實米30克,白扁豆20克,茯苓20克,烏梅4枚,果料及白糖適量。赤小豆成豆沙加適量白糖。茯苓、白扁豆、芡實米共研成細末,加少量水蒸熟。鮮山藥去皮蒸熟加入上粉,拌勻成泥狀,在盤中一層鮮山藥粉末泥,一層豆沙,約6--7層,上層點綴適量果料,上鍋再蒸。烏梅、白糖熬成膿汁,澆在蒸熟的糕上。分食之。此方有健脾止瀉之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tvo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